孩子三岁了出现了咬人、打人,总说“不”说了不听我该如何办?—祥云姐姐张珂宁告诉你
2022/2/6
孩子三岁了出现了咬人、打人,总说“不”说了不听我该如何办?
家长:我的孩子三岁,原来都挺好的,与小朋友玩还有家里人的互动还是挺好的。但是近期孩子出现了只顾自己,总是出现暴力的情况。比如,夺其他小朋友的玩具,咬小朋友的现象,有时候他会给奶奶玩,不如意就会用手去打奶奶。我们吵过多次,也打过,但是他还是这样,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做会更好。
珠海幸福树心理祥云姐姐——张珂宁:
孩子在出生后剪断脐带,就与母亲脱离了。但是新生命的诞生是混沌的,他认为与母亲是一体的,与世界也是一体的。随着不断的发展和成长,逐渐发现自己与世界是分离的。随着成长孩子会发现物的分离,后来发展成为我与他人的分离。在有了“我”的意识后,孩子就出现强化了这个“我”的意识。就会出现一些排他的形式,也许会出现一些打人、咬人,或者经常对着干说“不”的现象。在成人看来这些就是不听话的,是不好的行为或者是暴力的,或者上升到了一个道德层面,觉得孩子学坏了。如果这个时候,父母不了解背后的原因,也用骂他打他的方式对待他,或者总是讲大道理给他,这样的情况会强化他的行为,你的大道理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不适合,孩子还没有道德观念,还不能懂得那么多大道理。
这种情况下做父母的要了解孩子的成长发展过程,孩子的”自我“需要进行不断的分化才能形成。皮亚杰将儿童的发展阶段分为:自我中心阶段(2-5岁)权威阶段(6-8岁)可逆阶段(8-10岁)公正阶段(11-12岁)。可以看出孩子处于一个自我中心阶段,也就是自我意识的敏感期。在这个阶段父母需要耐心观察孩子发生的情况,出现这种情况可以给孩子用最简单的语言告诉他这样不可以,或者演示给他看,教他该怎样做,不断的进行正向的强化。还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有觉察的进行演练,比如,哪些是孩子的东西,让他有支配权;哪些是父母的,有父母支配的。在相互之间如何进行游戏,有哪些规则建立,如果要玩对方的东西,应该怎样做。如果与其他小朋友玩,最好各自带上自己的玩具,通过不断的互动,让孩子明白哪些东西是自己的,哪些是他人的,如何与他人建立关系和边界。先从物上来让他分清楚,慢慢的他会就会知道自己与他人的不同,逐渐形成建立自我意识。自我意识发展阶段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阶段,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的到很好发展支持,就很难形成自我,易于混同他人,这样自主意识很难形成。
对孩子的指责、评判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够好,让他的自我形成受到阻碍。要尊重孩子,父母也要从我做起,让孩子拥有自己物品的支配权,建立起父母与孩子的边界、规则。通过家庭的“训练”让孩子知道,如何尊重他人,也就是尊重了自己。不仅仅是物品上的界限,对于身体也是同样的,身体的部位哪些是不能碰触的,通过在生活中不断的演示,让孩子学会拒绝,同时父母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,不可侵犯孩子的边界,不要总是认为孩子是自己的,东西是自己买的,父母有权利想怎样做的思想要特别注意,这样做是否模糊了界限,是否也不够尊重孩子。
如果孩子在玩的时候侵犯了其他小朋友,这个时候现场千万不可指责孩子,打骂孩子。可以给他拉到一边简单的告诉他应该怎样做,语言要简单有力,然后要让他对侵犯的小朋友道歉。这个阶段需要父母的协助,才能更好的进入另一个发展阶段。所以在这个阶段,父母要注意不可简单粗暴的对待孩子,甚至用“三岁看老”的思想看待孩子,觉得这个孩子品质有问题。如果在这个阶段粗暴的干涉孩子,或者不理睬无所谓,这样都会忽视孩子的意愿需求。经常指责评价孩子,孩子会变得自卑,不断的突破孩子的边界,让孩子不知道如何设置边界,也就不会拒绝他人,从而自己的“自我”意识的发展也会受到阻碍。
咨询热线:0756-2666557/17722025798(同微信)